BBC 中文

  Back to RSSHub
查理·柯克遇害:警方如何在33小時內緝捕兇嫌泰勒·羅賓遜?
「我們抓到他了。」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Spencer Cox)在當局逮捕22歲的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後如此表示。羅賓遜被指涉嫌殺害保守派行動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8:53 pm
最新款iPhone會令實體SIM卡被淘汰嗎?
iPhone Air將只支援eSim,其他手機製造商是否也會跟隨,放棄這種熟悉卻麻煩的小塑料卡?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6:57 pm
美國保守派領袖柯克遇刺:槍手嫌犯落網 左右翼陣營進一步分裂
美國知名右翼社運人士、總統特朗普盟友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猶他州一所大學被槍殺,22歲的疑兇泰勒·羅賓遜(Tyler Robinson)落網。州政府和聯邦調查局指,在羅賓遜的家人協助下逮捕他,並當局引述家人聲稱,羅賓遜近年變得「更政治化」,近日曾批評柯克散播仇恨。這位31歲的知名意見右翼領袖之死震驚全美,分析指恐令美國政局更趨分裂。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11:50 am
小紅書被罰:社交媒體熱搜榜成為「清朗」對象
9月11日,網信辦指小紅書「未落實資訊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熱搜榜頻繁出現炒作明星等「不良資訊」,破壞網絡生態問題。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6:56 am
台灣憲法法庭「實質癱瘓」十個月,誰來保障人民權利?
自去年10月底,台灣憲法法庭七位大法官任期屆滿卸任後,遲遲無法補足缺額,運作形同停擺。前大法官和多名專家接受BBC訪談,指這不僅危害民眾司法救濟權益,立法和行政部門缺乏第三方制衡,朝野衝突可能進一步擴大。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4:13 am
巴西前總統博爾索納羅因密謀政變罪被判監27年
這位巴西前總統因在選舉失敗後,試圖發動政變以繼續掌權而被判定有罪。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2:52 am
林肯到甘迺迪特朗普:美國歷史上的政治暗殺
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被指與政治暴力有關,BBC回顧美國歷史上一些備受矚目的政治暗殺事件。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2:06 am
未來十年,我們可能在哪裡發現外星人?
目前同時有多條尋找外星生命的路線正在進行,並非邊緣科學或具爭議的想法,而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科學家正積極推進,並預計在十年內就能產生成果。
Posted on 12 September 2025 | 1:47 am
電視烹飪節目正在逐漸消亡——可頌甜甜圈揭示箇中原因
英國為何對曾經備受歡迎的「邊做菜邊聊天」類美食節目失去興趣?這其中的奧秘究竟是什麼?
Posted on 11 September 2025 | 8:17 pm
墨西哥對中國汽車加徵50%關稅 分析稱旨在「安撫美國」
華盛頓近月來不斷敦促北美夥伴「同步」提高對華壁壘,墨西哥此舉因此被視為向美國遞交「投名狀」,意在為2026年《北美自貿協定》例行審核提前爭取籌碼。
Posted on 11 September 2025 | 6:01 am
特朗普知名盟友柯克遭槍殺震盪全美 曾助右翼大吸年輕選票
特朗普親密盟友及保守派社運人士查理·柯克(Charlie Kirk),在9月10日於猶他州瓦利大學校園內演講期間遭槍擊,傷重不治。這位31歲的右翼知名人士,從青年時期開始就深度參與右翼倡議行動,後來成為特朗普身邊最具影響力的支持者之一。在去年大選期間,他協助特朗普爭取大量年輕選票。特朗普在事件後下令全美下半旗致哀。
Posted on 11 September 2025 | 4:55 am
BBC調查:阿薩德政權倒台後,敘利亞過去十多年的失蹤兒童去哪兒了?
一些敘利亞兒童保育機構在2011年至2024年內戰期間被用來收容被拘留父母的子女。這些孩子沒有被送往親屬家中,而是被關在孤兒院,被當作政治籌碼。由於信息被竄改,小孩一直被轉運,這導致認親之路漫漫。
Posted on 11 September 2025 | 1:28 am
普京和內塔尼亞胡對特朗普外交提出雙重挑戰
以色列空襲哈馬斯在杜哈的辦公室,俄羅斯無人機深入波蘭領空,接連兩天內發生的這兩件事讓白宮頭痛不已,均在挑戰特朗普權威。
Posted on 11 September 2025 | 1:04 am
查理·柯克遇害:激勵青年運動的保守派意見領袖
柯克是特朗普頗具影響力的盟友,他在18歲時創立了「美國轉捩點」,在猶他州校園活動上發表演說時遭遇槍擊身亡。
Posted on 11 September 2025 | 12:37 am
澳門立法會換屆:選民和學者如何看待一場「零中間派」選舉?
澳門於9月14日舉行立法會換屆選舉,12人被禁止參選。有學者指這是北京的決定,目前是清除所有異見聲音,未來或進一步影響建制中的開明派。
Posted on 10 September 2025 | 10:30 pm
香港當局推行同性伴侶登記制度受阻,相關草案遭立法會大比數否決
香港立法會議員大比數否決《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框架條例草案》,是「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首次有政府法案被否決。
Posted on 10 September 2025 | 6:42 am
台灣「八點檔一姐」江祖平控訴遭下藥性侵,權勢性暴力引關注
事件曝光後,引發社會對權貴性暴力的強烈譴責,也帶來一系列爭議,包括交往關係是否等於性自主同意、「完美受害者」的刻板形象、官員言論造成二次傷害等。
Posted on 10 September 2025 | 5:59 am
英國出版商炮轟谷歌AI概覽工具 進一步蠶食原創者流量
當谷歌推出AI摘要功能後,英國新聞出版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Posted on 9 September 2025 | 11:58 pm
為什麼沒有西紅柿就沒有馬鈴薯
科學家發現,數百萬年前,茄科植物的兩個物種偶然相遇,孕育出了馬鈴薯。
Posted on 9 September 2025 | 8:07 pm
BBC專訪台灣駐英代表:如果中國封鎖,台灣須能撐三個月待援
台灣駐英國代表姚金祥接受BBC《新聞之夜》專訪,討論台灣對中國軍事入侵的最新評估與擔憂,以及一旦爆發衝突的應對策略。
Posted on 9 September 2025 | 8:14 am
中國進入網貸世代:誰在貸款?誰在放貸?誰能約束?
借錢消費在中國不再是小群體事件,網貸平台逐漸興盛。中國媒體熱衷於報道哪位年輕人債台高築、被逼自殺,但網貸廣告依然鋪天蓋地出現在中國各大社交平台上,宣傳平台借錢「輕鬆」、「無門檻」、「下錢快」。兩位借貸者對BBC中文講述了他們的故事。
Posted on 8 September 2025 | 11:28 pm
羈押一年後交保,柯文哲回歸如何攪動台灣政壇?
柯文哲獲准交保,旋即以高調言論重返政壇,首次公開露面便猛烈批評總統賴清德讓台灣「四分五裂」,被視為是攪動台灣政壇的預告。
Posted on 8 September 2025 | 8:50 pm
什麼是正念?它如何幫助改善我們的心理健康?
人類往往沉浸於對過去和未來的思考,但專注當下則是簡單有效提升心理健康的方法。
Posted on 8 September 2025 | 4:10 am
在美國一座期盼復興的小鎮,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面臨考驗
特朗普的説辭與實際情況之間的落差正開始浮現。
Posted on 8 September 2025 | 2:15 am
BBC訪問韓國工人——美國突襲現代車廠引發的恐慌和混亂
約400名美國執法人員參與對現代汽車工廠的移民執法行動,拘留數百名工人,其中許多人是韓國公民。
Posted on 8 September 2025 | 2:02 am
世界上最神聖的地方之一,正被改建為豪華大型度假村
埃及因計劃將聖經中的聖地西奈山,亦為貝都因人居住地改建為飯店與別墅而面臨強烈反彈。
Posted on 7 September 2025 | 8:06 pm
充氣坦克與僞裝火砲:烏克蘭戰爭中的誘敵武器揭秘
前線看到的幾乎所有東西都可能是假的。這些誘餌可以是僞裝砲、充氣式、二維的,或是透過特殊方式反射無線電波,製造出坦克車的雷達幻象。在俄烏戰場上,這些誘餌大量出現。
Posted on 7 September 2025 | 2:20 am
以器官移植求「長生不老」,目前醫學技術下有多可行?
習近平與普京邊攀上天安門城樓邊聊器官移植與長生不老,但這樣真能延年益壽嗎?
Posted on 5 September 2025 | 7:56 pm
陸委會警告無阻,舒淇、吳慷仁等台灣藝人仍轉發央視「閱兵貼文」
此前,台灣陸委會曾約談部分藝人,並警告他們若「配合陸方宣傳矮化、消滅我國家主權」,會依據《兩岸條例》懲處和罰款。
Posted on 5 September 2025 | 5:21 am
中、俄、朝領袖齊聚北京 外界憂「反西方聯盟」成形
9月3日在北京的「抗戰勝利日」閱兵集結了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國領導人,有人認為這象徵著一個將西方國家徹底排除在外的聯盟正在凝聚。
Posted on 4 September 2025 | 5:25 am
中國「93閱兵」 習近平、金正恩、普京歷史性同框
北京天安門廣場9月3日舉行「抗戰勝利日」閱兵,中國、俄羅斯、朝鮮三國領導人罕見同台,上一次這樣的畫面是7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
Posted on 3 September 2025 | 7:07 am
特朗普稱不認為中國正組「國際反美聯盟」:「它更需要我們」
此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準備在北京舉行「抗戰勝利日」閱兵式,並接待朝鮮與俄羅斯領導人。
Posted on 2 September 2025 | 7:35 pm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一文看清1949年以來17次天安門閱兵的異同
在今年「9·3大閱兵」之際,BBC中文整理過去中國閱兵的歷史,一窺在其中的政治意涵與演變。
Posted on 2 September 2025 | 10:03 am
儘管遭盟友反對 特朗普仍為「提供60萬中國學生簽證」辯護
特朗普表示自己和中國關係很好, 「中國現在給我們付了很多錢,他們付給我們數億美元」。
Posted on 2 September 2025 | 3:18 am
普京莫迪抵達中國參加上合峰會,但美中印貿易戰使峰會蒙上陰影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印度總理莫迪抵達中國,與20多位領導人共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是莫迪七年來首次訪華。
Posted on 1 September 2025 | 1:55 am
普京金正恩確定參加93閱兵,如何觀察背後的權力展示、智能戰爭、盟友變遷以及兩岸角力
過去十年,中國軍隊經歷了大規模改革,解放軍架構調整和反腐行動同時進行,人員變動劇烈;武器裝備更新和國防工業也快速發展。國防預算持續增長,即便在新冠疫情期間也保持增幅,持續高於經濟增速。這使外界觀察中國閱兵時格外注重兩個方面:政治信號和新式武器。
Posted on 27 August 2025 | 10:54 pm
中國「外賣大戰」:誰在買單? 迫於奔命的商家、騎手還是消費者?
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外賣大戰」是中國民眾最熱議的話題之一。打開支付寶或者淘寶即送優惠券,折扣力度可使消費者幾毛錢即買到一杯奶茶、甚至0元即得奶茶。低價競爭下,騎手、店家、消費者對BBC講述了他們所經歷的「外賣大戰」。
Posted on 12 August 2025 | 4:09 am
香港大學N號檔深偽圖片受害女生:「這是一個法律黑洞」
2025年2月,香港大學法律系一名男學生涉嫌利用女同學照片生成深偽色情影像,受害人嘗試追究責任,卻在法律、學校及輿論上連環碰壁。當中三人最終決定以「N號folder」之名公開事件。她們向BBC中文透露了這段維權經歷。
Posted on 11 August 2025 | 5:0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