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法院4月25日将就前国务资政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涉及一项收受贿款的指控作出裁决,她可能面临15年监禁。
英媒4月24日引述消息人士称,法官25日将就昂山素季从曾被视为她未来接班人的仰光地区首席部长漂敏登(Phyo Min Thein)处收受总值60万美元和11.4公斤黄金的指控作出裁决。
漂敏登2021年10月曾作证说,自己向昂山素季给予金钱和黄金以换取她的支持。昂山素季驳斥他的指控,称对方荒谬。
昂山素季正面临十多宗案件,包括涉及煽动罪、违反选举法和国家机密法等,最高刑期合计超过150年。迄今为止,昂山素季被判犯2项较轻的罪行,并被判处6年徒刑。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5日致电马克龙,祝贺他当选连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
习近平指出,过去五年来,在中法双方共同引领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双方持续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并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为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法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变化,中法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意义愈加凸显。他称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法关系,愿继续同马克龙总统一道,秉持“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携手推动中法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4月25日发布2021年度全球军事支出名单,美国与中国排名前两位。并预测这一增长趋势,特别是在欧洲,将继续下去。
据德新社4月25日报道,SIPRI报告显示,2021年世界军费开支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创下新的纪录。“2021年,世界军费开支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13万亿美元。2021年的世界军费开支比2020年增长0.7%,比2012年增长12%”。
SIPRI高级研究员达席尔(Diego Lopes da Silva)表示:“2021年,全球军费开支连续第七次上升,达到2.1万亿美元。这是我们开始相关调查以来最高的数字。”
其中,2021年国防预算最高的5个国家是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和俄罗斯,合计占到世界军费开支的62%。中国国庆阅兵展示大量先进武器,包括最新无人机(点击大图浏览):
中国排名第二,其国防开支为2,93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4.7%,这也是中国连续第27年增加军事开支。印度排名第三,2021年军费开支为766亿美元,同比增长0.9%。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最高级别官员首次访问乌克兰首都基辅,美国国务卿与国防部长在基辅秘密会晤乌克兰总统,承诺巨额军事援助,美国外交官将于本周返回乌克兰。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于当地时间周日(4月24日)晚间秘密会见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这是自俄罗斯开始“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代表团对乌克兰首都进行的最高级别访问。
布林肯和奥斯汀告诉泽连斯基及其顾问,美国将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亿美元的外国军事融资,并批准了1.65亿美元的军火销售。
布林肯与奥斯汀还对乌克兰方面表示,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将于近期公布美国驻乌克兰大使提名人,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离开乌克兰的美国外交官将于即将到来的一周返回乌克兰。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说,布林肯和奥斯汀在基辅会晤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国防部长列日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和内政部长蒙斯塔斯基(Denys Monastrysky),进行了大约90分钟的长时间双边会谈。
据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透露,布林肯还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将提名布里吉特·布林克(Bridget Brink)为美国驻乌克兰大使。
拜登政府尚未证实这次会面,但美国《华尔街日报》、美联社等媒体援引泽连斯基一名顾问的话,证实了这次会面。
拜登政府消息人士向美国媒体Axios透露,布林肯将在结束对基辅的访问后,从周二(4月26日)开始在参众两院外交委员会作证。 推荐阅读:
当地时间4月24日20时,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结束。据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援引埃拉贝民调公司的统计数据报道,现任总统、共和国前进党候选人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的得票率为58.6%,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的得票率为41.4%。马克龙成为继希拉克之后,法国20年来唯一连任的总统,勒庞承认败选。
按照规定,第二轮大选投票结束后,宪法委员需要查阅选票数据,处理争议问题,最终将在4月27日,由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来公布选举结果,正式官宣法国的新总统。马克龙第二任正式就职会在5月13日之前。
现在,所有的政治力量都在为6月的立法选举做准备。马克龙需要努力保持前进党在国民议会的多数党地位。如果前进党不能获得多数,马克龙将被迫实施“共治”。而勒庞在宣布败选时也已经同时表示,这场斗争还没有结束。立法选举中,她将继续成为马克龙的强大反击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战期间,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议题上,马克龙和勒庞为法国提出了未来五年内两个截然不同的构想。在欧洲、经济、购买力、与俄罗斯的关系、养老金、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上,两位候选人的方案相互对立。
从上一次大选到这一次,极右翼力量有了很大进展。两人在2017年第二轮对决时,马克龙以66.10%的高票当选,而勒庞仅获得33.90%,这一次,勒庞的支持率达到了41.8%——这是极右翼候选人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当今法国的政治版图上,政党“碎片化”已是事实,传统右派共和党以及传统左派社会党均已边缘化,而勒庞和她的国民联盟在对抗势力中独占鳌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欧洲中心主任孙海潮认为4月24日之后的法国必定会与今天的法国大不同。德国红绿灯政府导致施政不灵在前,法国政坛变幻莫测在后。勒庞已表明反对“法德轴心”的提法,既反对德国向美靠拢提高军费扩大影响,又提出退出法德联合军备计划,法德双边关系已在酝酿重大变化。法国政局的大不同,必会牵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令人眼花缭乱,方兴未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智库研究员薛晟称,若马克龙能够携胜选之势,成功拿下立法选举,将迎来对执政最有利的局面。但是,马克龙所提出的诸多改革措施依然会受到民众的抵制。在马克龙不愿意开启“全民公投”的情况下,强烈的抵制行动如“黄背心”运动会不会死灰复燃?
若马克龙未能在立法选举中获得绝对多数,则可能出现两种局面:一是马克龙需要同其他政党联合获得多数席位。从马克龙的选纲来看,鉴于共和党在诸多政策上与其有着重合性,所以他将视共和党为组织联合政府的首选合作政党。但是,马克龙可能免不了在诸多问题上做出妥协,这或将导致如同德国当前联合政府状况的重演,即部分改革措施无法实施或无法实施到位;二是其他政党获得多数席位,形成真正“共治”态势。虽然法国当前的政治生态“碎片化”使得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性极小,然而万一“共治”成局,法国将会再次进入“无所作为的五年”。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永升在接受陆媒采访时表示,尽管近年来勒庞极力减少“国民联盟”的极右色彩,甚至不惜与创党的父亲决裂。但“国民联盟”在法国政坛中的非主流地位仍然没有改变。多数法国选民在政治观点上南辕北辙,但在反对极右翼上台执政上,具有共识。
在马克龙和勒庞进入第二轮投票后,许多法国选民都抱怨这是让他们在“瘟疫和霍乱中间选一个”。但在左翼候选人的引导下,许多法国人还是选择“两害相较取其轻”,将选票投给马克龙,或者至少不给勒庞投票。这让本次大选中,又一次出现法国左中右翼联合组成的“反勒庞联盟”,并成为了马克龙击败勒庞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打着“中间派”和实用主义旗号的马克龙,又一次成为法国政坛中的“最大公约数”。这一结果,让法国极右翼势力遭到挫败,同时也让在一旁屏息观望的欧盟领导人松了一口气。
尽管马克龙已经基本锁定了大选胜局。但从选前最后一次民调来看,对政府和国家的负面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或导致民众认为在无法阻挡马克龙再次当选的情况下进行抗议投票,通过选出一个与马克龙不属于同一政党的政府,以阻挠其部分改革措施。尤其是在在总统选举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这种不满情绪或许会在立法选举中表现出来。有鉴于此,无论马克龙是否成功赢得立法选举,其改革措施推进或依然艰难。在总统选举中无法表达的不满或在立法选举中爆发。
多维新闻此前在《法国总统选举|马克龙胜算高 极端力量崛起却无可避免》一文中指出观乎过去五年的发展,马克龙的中间派并未能削弱极端势力的支持,反而使他们变成了法国人民反对现届政府的唯一出口。当马克龙被迫告别总统之位的时候,极右(或极左)上台将会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可能性。因此,无论这次选举结果如何,法国的政治长远而言将会构成欧盟以至全球政治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像人们担心2024年特朗普回归的美国一般。相关阅读
马克龙24日以58.55%的得票率轻松连任法国总统。与此同时,包括巴黎市中心在内的法国多地都爆发了抗议示威,防暴警察动用了催泪瓦斯。
综合媒体4月25日报道,社交媒体上的画面显示,法国总统大选初步结果宣布后,众多抗议示威者与巴黎警方发生冲突,执法人员动用了催泪瓦斯。
部分目击者拍下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警察试图驱散聚集在巴黎中央街区沙特雷(Chatelet)抗议的人群,这些抗议者们大多是年轻人。
还有视频显示,示威人群开始在巴黎共和国广场聚集,在标志性的共和国纪念碑前大喊反对马克龙和勒庞的口号,还有人爬到碑上在雕像上涂抹政治标语。在穿着全套防暴装备的警察挥舞着盾牌和警棍进行最初压制后,人群曾短暂撤退。
另据法国Actu17门户网站报道,在抗议发生后,在巴黎市中心新桥区(Pont Neuf)发生一起流血事件:当地警方向一辆拒绝服从停车检查要求的汽车开枪,导致2人死亡,余下一人手臂受重伤,已经送医救治。25日凌晨,一名预审法官和一个警方调查组已前去调查,现场被封锁。目前尚不清楚事件是否与抗议有关。
无独有偶,在法国西南部城市图卢兹,人们也聚集在街上,在公共垃圾桶点火,以抗议选举结果。在位于东南部的法国第三大城市里昂,抗议者也放出信号弹,在红色烟雾中游行示威。
根据法国内政部发布消息,马克龙在24日早些时候的第二轮投票中击败了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赢得了第二个五年任期。尽管从数字上看,马克龙以轻松的优势获胜,但有相当一部分选民对两名候选人都并不满意。在投票开始前,巴黎16日就爆发万人大游行,喊出“不要马克龙,也不要勒庞”的口号。多家媒体预测,此次选举的投票弃权率将达到196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此,马克龙似乎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在胜选讲话中,马克龙说道:“我知道很多同胞给我投票,并不是因为赞成我的竞选纲领,而是为了抵制极右翼。我在这里感谢他们,我想和他们说,我很清楚这一票意味着承担未来几年的责任。我是他们的义务感、对共和国的热爱、对不同予以尊重的代表人。”他强调,自己不再是某个阵营的候选人,而是所有法国人的总统。推荐阅读:
法国内政部4月25日发布消息,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法国总统选举中击败了法国极右翼国民阵线(RN)候选人勒庞(Marine Le Pen)赢得连任,是法国20年来首位当选连任的总统。
“欧盟放下心中大石”,德国之声4月25日称,法国内政部发布消息显示,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100%选票统计完毕,马克龙得票率58.55%,勒庞得票率41.45%。马克龙赢得了大选得以连任。
马克龙的胜利被欧盟视为一个好结果,特别是因为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的缘故。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对马克龙的胜利表示祝贺,强调在法国应对若干挑战时,有一个对欧洲友好的人物掌舵的重要性。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赞同米歇尔的立场,强调法国和欧盟之间的“出色合作”。
与此同时,众多欧洲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祝贺马克龙连任,包括意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比利时首相德克罗(Alexander De Croo)、丹麦总理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捷克总理菲亚拉(Petr Fiala)。
立陶宛领导人瑙德萨(Gitanas Nauseda)和芬兰总理马林(Sanna Marin)都发来了祝贺。克罗地亚的普兰科维奇(Andrej Plenkovic)和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在社交媒体上欢呼,认为这是欧洲的胜利。马克龙重视与中国关系,偕夫人访华与习近平夫妇会面:
此外,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发表一份声明,美国祝贺法国总统马克龙获得连任,期待两国继续合作,其中包括支援乌克兰问题。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访问法国,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举行宴会:
韩国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24日表示,政府将于25日把新冠病毒的传染病等级从最高的甲类下调至乙类,全面推进防疫和医疗体系复常工作。
据韩联社4月25日报道,根据韩国传染病分类,甲类传染病或源于生物恐怖袭击,或致命率极高,又或集体感染风险极高,须立即报告并进行高标准的隔离,如埃博拉、鼠疫、炭疽、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等。而乙类传染病则包括结核、水痘、麻疹、霍乱等,须在24小时内报告并进行隔离的传染病。
报道指出,韩国自2020年1月首次发现新冠病例起,便将新冠列为甲类传染病,此次时隔2年零3个月将其降级至乙类。
此外,韩国政府还将着手讨论是否解除室外佩戴口罩的规定。根据现行防疫规定,室内外人与人之间无法保持2米以上距离时,以及参加集会演出等聚集活动时必须佩戴口罩。推荐阅读:
以色列总理贝内特(Naftali Bennett)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通话期间,再度表达了以色列对美国考虑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从其“恐怖组织名单”中除名的反对。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当地时间4月24日晚间发布声明称,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当天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电话会谈。
声明表示,贝内特向拜登通报了近期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老城冲突的相关情况,并与其讨论了伊朗问题。贝内特再次强调,以色列不会接受美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其“恐怖组织名单”中除名。
此外,声明表示,拜登已接受贝内特的邀请,将于未来数月内访问以色列。
白宫方面也于24日发布了拜登与贝内特的通话宣读。但与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声明不同的是,白宫仅提到双方“讨论了共同的区域和全球安全挑战,包括伊朗及其代理人构成的威胁”,没有具体谈及以色列再次强调不会接受美国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其“恐怖组织名单”中除名一事。
英国路透社此前曾报道,美国正在考虑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从其“外国恐怖组织黑名单”中移除,以换取伊朗管控这支部队的保证。
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在3月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表示,这件事情还没有最终确定,“交易尚未敲定”。
据消息人士称,在关于恢复2015年伊核协议的间接谈判中,放弃对IRGC恐怖组织的认定是最后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恢复伊核协议相关谈判已暂停。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