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为什么那么多名字
remote - 09/27/21 15:59

 

这种专家级别的整理,应该是比较全的、可信的。这还仅仅是上海一地的。

我只理解到这个程度:

1. 一个名字对一篇文章有专指的功用 ?(但我肯定没读过大部分的有这些笔名的文章,只是臆测)

2. 以前老师讲鲁迅先生需要躲避被跟踪被发现,那么先生既然以稿费为生,换名字是为安全计;

3. 以我理解的先生,应该不会是一个笔名去支持另一个笔名打笔仗用的~

鲁迅先生在上海安顿下来的时间段是1927-1936,那么那段时间要躲要藏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先生的左倾倾向吧?

 

从笔名想到网名 -- 我以前一个论坛用一个名字,也许是因为感觉网上那么多的论坛,互相还是离得远,可以互不相扰。

要不就是不想让人发现,刚刚在一个论坛跟人拌嘴干仗的,原来就是另外一个论坛给小提琴演奏评论的这一个。主旨还是不想把人都得罪光了~~

但其实,一个人写东西是有一定模式的,语音语调行文方式是会被读出来的😅😅

在这里落户,觉得各个板块很近,好像自己用不着更多的名字了。

下一步,应该把以前各个网名下的东西都聚拢一下~~😋😋

 

 1    12    452
南半球夜猫 - 09/28/21 01:24

96个!文学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

remote - 09/28/21 08:22

最后一行还有仨~

南半球夜猫 - 09/28/21 19:46

粗心这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南半球夜猫 - 09/28/21 01:24

96个!文学天才的世界我们不懂:)

水明善 - 09/27/21 20:08

两个原因,

一是鲁迅确实需要赚钱的,他是卖文为生,你想啊,一份杂志或者报纸上不能作者全部是鲁迅的名字吧,鲁迅在上海是没有教职的,也很少演讲,没什么演讲收入的;而他的文章写得往往是又快又好,非常多产,如果不用N个名字,发表恐颇为不便;

二是很多杂志在刚面世时,需要鲁迅这样的人物扶持,质量才有保障,也有声誉吸引读者,但是,好的作者没有那么多的,于是,鲁迅既用本名,也用其它笔名,加以帮衬,很多年轻的文人都是由鲁迅推荐了在期刊发文章的,这样慢慢地,杂志才能有一个稳定的供稿作者团队,它的销路和影响才能做出来。

有没有可能是为了打笔仗呢?当然可能,尤其在很多方面观点或许一致,但就某个特定问题,观点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伤了和气,换一个名字,这样对方的压力会小很多。还有一种情况,在那个年代,和鲁迅打笔仗,也是出名的机会,鲁迅未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有些时候,换一个名字,也免去很多麻烦。

remote - 09/28/21 08:23

我觉得您分析和推理得比较全面,完全有可能是这样的🥰🥰

polebear - 09/27/21 19:37

他不需要攒粉丝,拉流量。也说明那个时候的报刊杂志开放,不管什么名字,只要内容好,就能发文。

他的文章像匕首一样,老用同一个笔名,会被对手笔账痛殴吧?越是经历世事,对他的尊敬越多。他对国人国民性的描写入骨三分,今天依然适用。

remote - 09/28/21 08:30

还有不论是哪位作者写的,稿酬应该都是一样的标准🥰🥰

我也在想,鲁迅先生一百多年前看到了想到了,他也在试图唤醒打动说服斗争,他也享受了自己的人生。那时候文盲的概率有多大,鲁迅先生相对来讲是不是在少数人中间说明白话?一百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看不到有多少的进步。。。

Aprilmei - 09/27/21 19:14

很怀疑他自己能记住这些名字。

remote - 09/28/21 08:33

里面有几个字好像反复被用过,估计某一个名字也会使用一次以上。我觉得这些名字最终都被找到,有些也许是鲁迅先生自己记录在册的~

二泉映月 - 09/27/21 17:11

大概因为吵架太多,怕名声不好,换个ID继续吵。

remote - 09/28/21 08:36

继续吵是有可能的,但网上那种对同一篇文章,用自己一个ID去支持自己的另一个ID的做法,还是不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