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理解—成长篇

NBA_19

我们每个人,基本从小都得到父母的爱。因为有父母的关心体贴,我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感到活着有意义。这些爱成了我们生命的原动力。

而很多自杀倾向的,或者罪犯,多半是没有感受到这种爱,或者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就像小树没有充足的阳光, 无法健康成长。

那么爱究竟是什么?我的理解,爱是无条件的接纳,包容,关注。母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她是我们所见的最好的例子。

我在大学期间,也有一段时间非常抑郁,生活三点一线, 就是为了成绩,觉得活着毫无意义。从小母亲就望子成龙。虽然我小时候成绩非常好,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是到了初高中,我快乐不大起来,因为父母亲非常在意我的成绩。常常羡慕农村的同学,虽然他们成绩不如我,他们没有背负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而带来的焦虑,单纯快乐地活着。虽然跟他们一讨论就知道他们对课题的理解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他们总是面带微笑。有点吃惊的,若是换了我父母来看,这么差的,应该无地自容。我想他们永远地活在农村父母单纯的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的爱里,已经非常满足了。真的非常羡慕。

你们不要以为是二傻啊。当你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返朴归真后,你才知道这种淡定从容喜悦是世间的至宝。帝王出家就是为的得到这个。

后来领悟到了,这就是佛学里讲的一种“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的圆满的状态。不需要成绩好,不需要得到什么,也不需要证明什么,你本来就很圆满了。哪怕很穷,成绩很差,没有对象,等等等等。不在乎! 

这有点像一个有自信的人会很迷人。人们会被其吸引,因为那是什么都不缺的状态。

有一种说法,如果你要别人爱你,那么你就要首先爱自己。当你有自信和自性的光芒时,会吸引很多人爱你。

“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什么感情的挫折,什么别人的评判,根本无法撼动自性,如蚍蜉撼树。

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圆满的状态呢?我想就是爱,无条件的接纳包容关注。它会激发出自爱,不需要别人的肯定,自己完全接纳包容自己的一切包括缺点,才会进而接纳包容别人,将爱传承。

如果是有条件的爱,比如父母过于望子成龙,那么孩子就会焦虑。就会有很多痛苦。情人之间的攫取的爱,也多半夭折。

据双声紫焰的莫子老师讲,完美的情爱是两个体悟到了这种圆满的人,相互印证。这个世间可能真的难寻。因为娑婆系统宗旨就是在物质上把人民变成奴隶,精神上把人民变成小绵羊。另外一个就是你抱着小猫咪,时间都已经不存在了,那就是圆满和爱。

众生原本是佛(另一版本是,皆有佛性),一时迷惑颠倒,成了众生。

这个迷惑颠倒,很大一部分是娑婆世界统治者对大众意识形态的扭曲灌输,刺激众生的小我的欲望,乃至有求皆苦。其实众生大可安住当下,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散发正能量。

 

受了伤痛,我们都会说:“我的心在流血。”  这句话完整地讲是 :“我感觉到我的心在流血”。

这里面有两个我,心在流血的我,是小我。是一个在乎得到失去,评判正确错误,有高兴失望的情绪的我,小我。

而第二个能感受到这一切的,是高我,是小我疼得死去活来,无法自拔时,仍然能够正确给自己定位的我,高我。

高我也就是修行者们所认同的“觉”, 察觉。

当爱人远离,父母仙去,那个始终不离不弃的,伴随左右,默默关注的,就是你的觉,是你的高我,真我,陪你生生世世,永不离分。所以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再来一遍,巩固知识。

“唯一能爱你一辈子的只有你自己”。第一个你,是小我。一个要这要那,有很多欲求的小我。第二个你,你自己,是真我,高我,是觉察。

 

知道了有高我,觉察,那觉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怎么来的呢?

我很喜欢灵性派的“本源的爱”的说法。本源是所有意识的总和,是宇宙万物的蓝图,就是一。每个人都是本源打碎了自己成为碎片来经历体验,同时每个人都有本源的一切知识。经历体验的主角是小我,而本源就是高我。它觉察一切,知道世间一切苦和悲。 觉察就是本源/高我对小我的爱。有点像观世音的慈悲的法水。

 

外星人进一步谈到了意识,一切都是意识的显化,具体请参照 https://www.kotalpa.com/blog/1382/post/15426 

这个意识就象一个放映机,投射出种种剧情。每个人经历的一切都是他的意识投射出来的,所以其实外面也都是你。

有首歌,“天地间一幅画,我在画的中央” 那个我是小我,那一幅画就是你的意识投射出来的,也就是真正的你。

 

你跟神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你选择了六道里面比较低的一道来体验。所以不必为一点得失而小鸡肚肠。

这有点像电脑游戏,一关一关打下去。你的修行层次决定了你的投生场景和你的法力。

 具体请参照 https://www.kotalpa.com/blog/1382/post/15426 

 

上面讲的是大爱,世俗的男女之间呢,很大一部分是阴阳互补。也需要完全接纳,包容,关注。让对方做她/他自己。

 0  0     
评论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