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3日 德彪西《大海》等(Simon Rattle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汉八刀

今天听法国印象派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的交响音画《大海》(La Mer),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舞剧《玩具箱》(La boîte à joujoux),以及三首前奏曲(Preludes),英国指挥家西蒙·拉特尔爵士(Sir Simon Rattle,1955 - )2004年指挥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录音版本。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法国作曲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被称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和《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组曲《贝加马斯克组曲》、《意象集》、《版画集》等,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德彪西出生于一个简朴的家庭,家庭内部并没有多少的文化兴趣。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7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时便展现了音乐天赋,11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就读。德彪西发明了各种写作风格,并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发展成熟,尽管音乐学院的保守派教授并不赞成他这种创新的作法。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以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1902年获得国际声誉之前,已经快四十岁的德彪西完成了他唯一一部歌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森德》。1918年3月25日,德彪西因直肠癌于巴黎逝世,享年55岁。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它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乐曲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海"的印象和对海的幻想。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

一、《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这一部分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二、《波浪的游戏》 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 导入部描写了可爱的小波浪来回动荡的音响。在音乐的继续发展中,英国管奏出可爱的第一个主要动机,给人以幽闲的感觉。

三、《风和海的对话》 这一部分开始时,定音鼓的震音刻画出远方激动、飘浮着的雷声。之后,音乐描写了海风吹到海面,引起阵阵骚乱的潮声,犹如风和海的对话。这部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牧神午后前奏曲》作于1892至1894年,取材于他的朋友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启发而写的《牧神午后》,被公认为音乐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为印象主义音乐的经典作品。不同乐器各自的音色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牧神午后前奏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将印象主义艺术特征与象征主义特征运用到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典范。这首乐曲带有些神秘和虚幻的气氛,内容是:烈日当空,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在那里,他见到仙女在舞蹈,并且和爱神维纳斯度过了魂消魄散的时刻。正当他因为亵渎神明要受到惩罚的时候,他又昏昏沉沉睡着了。德彪西解释这个作品时说:“我不是用音乐来作为马拉美这首诗的姊妹篇,它可能只是这首诗的背景,为了把人们带到和诗相似的意境之中”。马拉美听到德彪西的这首音乐之后说:“德彪西的音乐,大大地丰富了和超过了我的诗意”。作品分三个段落。第一段,由一支长笛吹奏出一段牧歌风的音调,这个曲调在乐曲里反复出现。它在不断变化的伴奏陪衬下,给人一种飘浮不定的、梦幻般的意境。第二段,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它的曲调甜美、热情。描绘牧神和维纳斯女神在一起的情景,其它木管和弦乐接着奏出更加优美的曲调,表现牧神生活在甜蜜的爱情之中,梦境里发生的一切,一个一个地消逝了。牧神又回到朦朦胧胧的睡意之中,他感到疲倦、孤独。第三段,竖琴下行音引出圆号和弦,结束全曲。

德彪西为舞剧《玩具箱》而作的音乐,作于1913至1914年。此曲先根据海莱(Andre Helle, 1871 - 1935)的儿童故事画集谱成钢琴曲,然后再改编成管弦乐。这部舞剧有丑角木偶波里斯奈尔、少女木偶和士兵木偶三位主角,描述在一个玩具箱里,士兵木偶看了少女木偶的舞蹈后爱上了她,而少女木偶却已有恋人波里斯奈尔。于是士兵们与波里斯奈尔产生战争,士兵负伤,少女看护士兵而产生了感情,两人最终有幸福的结局。

1. 前奏曲,玩具箱的睡眠,非常中庸地。先表现少女木偶的旋律出现,安静的弱音后,玩具箱关闭,木偶们全都熟睡了,士兵的旋律由远而近。

2. 第一场,玩具箱。木偶们苏醒过来,木偶们把玩具全都摆开,从大象开始,玩具们开始舞蹈。英国士兵的进行曲,然后是彼里斯奈尔的旋律,黑人与警察的舞蹈。少女木偶的舞蹈,3位少女木偶的轮舞。土兵拣起少女遗落的花,向她表示自己的爱意,遭少女嘲笑,她走向了波里斯奈尔,轮舞继续。

3. 第二场,战场。以神秘的幽静开始,波里斯奈尔坐在少女身边,说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语,少女向波里斯奈尔索要结婚戒指,波里斯奈尔没有表示。低音管奏古诺的《士兵进行曲》,战斗开始,士兵们纷纷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然后转为宁静的旋律,月色中枪尖别着一朵花的士兵受了伤,他把花放在受伤的胸口。少女走来开始祈祷,波里斯奈尔拿走士兵的枪,嘲笑他手中的花。波里斯奈尔走后,少女看护士兵,远处传来热闹的波里斯奈尔的音乐。

4. 第三场,出售的羊舍。士兵一手拿花一手挽少女上场,牧羊人在远处吹笛,带着他的羊群通过。少女向牧羊人买了两只羊,士兵和少女带着两只羊和两只鸭,在芦笛声中进入小屋。管弦乐静静地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5. 第四场,团圆之后。20年后,波里斯奈尔已是田园管理人,在住宅前站着已长出白胡子的土兵和当年的少女,背后是成排的他们的孩子,已不能跳舞的当年的少女唱起歌,孩子们跳起狂热的波尔卡。后奏曲,回到开头,玩具箱,箱中露出士兵,以军乐的礼赞终了。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前奏曲有两集,每集12曲,一共是24曲,均有标题,作于1910至1912年。

第一集第七首,《西风所见》(Ce qu'a vu le vent d'ouest),升f小调,表现的是飓风和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第二集第二首,《枯叶》(Feuilles mortes), 升c小调,描写深秋的风景,树叶变得枯黄,纷纷飘落下来。

第二集第十二首,《焰火》(Feux d'artifice),F大调,描绘了在广场上放焰火庆祝节日的盛大场景。 

 2  0           
评论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