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罪業或福業眾生,只要稱阿彌陀佛名號,願生淨土,必得往生。

安乐能人

阿彌陀佛的救度,不問罪福多少。不管是罪業眾生 還是福業眾生,只要專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願生西方淨土,必得往生。

 

1.   罪與福

「罪」就是造罪,毀犯戒律,造作種種罪業。最深的罪業,所謂「五逆謗法」,這是罪中之極罪,稱為「逆罪」。

「福」就是福業,有世間的福業,比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等;有小乘 的福業,比如歸依、持戒,威儀修持;還有大乘行福,比如發菩提心、讀誦大乘等等。

 

 「福」,有有相和無相之分。就凡夫來講,都是有相福業,都沒有契悟 真實本體,這樣,都屬於有為有漏的造作。

 

2.   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散善義》中說: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 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 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法事讚》說: 無問罪福時多少,心心念佛莫生疑。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必須修福念佛才能往生,造罪人雖念佛怕不能往生: 這就落在「問罪福」當中。

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不問這些,只管心心念念,念阿彌陀佛,不要懷疑。 這讓我們跳出善惡是非的觀念,直接歸於念佛,這就是一向專念。問罪福,心就落於兩邊,就不是一向。罪也念佛,福也念佛,念佛皆往生。

 

3.   罪福皆為染業

罪與福是相對而言的。比如說五戒十善,屬於佛教的人天乘,相對於三 惡道的惡業,五戒十善稱為善業;如果相對於往生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的清淨大願業力,五戒十善不稱為善,稱為惡業、染業。

 

《無量壽經》裡有 這樣一首偈語: 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

「五惡道」就是六道,把阿修羅劃歸其他幾道,這樣只有五道。這五道 當中,人道和天道也稱為「惡道」。為什麼?因為我們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所以,以出離三界為目標的話,人天道算是惡道。與菩薩清淨業力相比,我們凡夫雖修戒善,仍然是染業、惡業。這一點要有正確的認識。

 

4.   超越罪福

我們的真心、本性,其實是超越善惡的。六字名號本身更是超越善惡。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一開始就說了: 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 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 這也是「不問罪福」的意思。既然「一切善惡凡夫」都可以往生,那麼在彌陀的誓願當中,就不揀擇、不挑選,因為都是乘託了阿彌陀佛的願力。

 

在《法事讚》裡,善導大師又說: 人天善惡,皆得往生; 到彼無殊,齊同不退。 這也是不論善惡。只要念佛,必然往生淨土。

《觀念法門》裡說: 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一切造罪凡夫, 但迴心念阿彌陀佛,願生淨土, 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 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 即得往生。 分明說「一切造罪凡夫」,迴心念佛都必得往生:這也是「不問罪福」。

 

 同樣,《法事讚》裡說: 以佛願力: 五逆十惡,罪滅得生; 謗法闡提,迴心皆往。 因為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即使是造作五逆重罪的人,即使是造作十惡 重罪的人,都可以罪滅得生極樂世界。即使是誹謗佛法、斷諸善根的人, 他只要願意迴心念佛,也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總之,善導大師解釋阿彌陀佛的誓願,不論凡夫這一邊是罪還是福,只 要念佛,通通可以往生西方淨土。

 

最明顯的例證是《觀經》。《觀經》上六品是修福眾生念佛往生,下三品是造罪眾生念佛往生。

 下品上生是十惡輕罪之人,臨終稱佛名號莊嚴往生。一生造作十惡業,而說輕罪,是比較破戒、五逆、謗法這些重罪而言的,可見眾生之罪重。

 下品中生是破戒眾生,聽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一念願心發起,而得往生。 下品下生是五逆重罪眾生,十聲稱佛而往生。 這在經文中說得明明白白。如此重罪的人念佛尚且往生,還有誰念佛不能往生!

 

有的人念佛,內心卻很卑劣,總是怕自己不能往生,罪過重啦,心不淨 啦,念佛少啦,時間短啦......但是,罪業雖重,不至五逆謗法;念佛雖少, 早過一聲十聲;心雖混亂,不至臨終苦逼。彼等之人尚且往生,何獨我等不得往生!

 

 

摘錄自淨宗法師《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第十二章  

https://plb.tw/tc/book_1_in.aspx?id=123&chk=2f600c68-864d-4321-98d4-5dac3cfa8e55&param=pn%3d4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説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説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觀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説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説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説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觀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説妙法,教令唸佛,彼人苦逼,不遑唸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説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觀無量壽經》

 

 0  0     
评论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