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风

10月惊魂(2011年写的)
二泉映月  08/17/2021     0   1

我这几天平白无辜地被人吓了一跳,想想冤枉,特此记录。话说我那工作尽管悠闲,责任倒是蛮大的,不能随心所欲,颠三倒四。我们长期从一家公司买进一种红外镜片装在我们那宝贝疙瘩里。这镜片非常难做,那公司每次供货时都附上质量检测证书,保证各项指标都达标,经我过目认可签字,方可接收,所有文件都留底归档的。有过几次那公司来问我“这次镜片质量上有某一点不达标,怎么办?”,我们公司常常日程紧张,拖延不起,而我动所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认为这点不达标还是可以接受的,就由我拍板签字还是把那些镜片接受下来的 ... 更多

我的名人邻居(缇尼和费欧夫妇)
人参花  08/15/2021     6   9

当年住在费城郊区的日子还是很美好的。一边在一家大公司做小萝卜头,一边养大了儿子,把他送进了大学。回想起来,很感谢东部开放的文化环境。感谢我的邻居们,尤其是隔壁邻居缇尼和费欧夫妇。 我们东部的房子买在一个比较成熟的社区,房子都是六十年代建的 ... 更多

我的邻居缇尼夫妇
人参花  08/12/2021     13   22

当年住在费城郊区的日子还是很惬意的。一边在一家大公司做小萝卜头,一边养大了儿子送进了大学。回想起来,很感谢东部开放的文化环境。感谢我的邻居们,尤其是缇尼。 东部的房子比较古老,我们社区的房子都是六十年代建的 ... 更多

我的六四回忆(11)
石头村  08/12/2021     9   10

接下来我想讨论一下为什么六四可以发展到几乎动摇了中共国本的地步。自从中共当政以来,从来不乏反对者。但这些反对者要么被打进深宫,甚至被关进大牢,文革期间或者之前,被置于死地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林昭,遇罗克等人。但一茬一茬总有新的反对者冒出来,只是这些反对者都是孤军作战,不仅没有同盟,甚至好多根本不知道以前的反对者的存在,也不知道还有别人在做同样的事情。所以这些挑战者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虽然前赴后继,但基本没有在社会上产生什么影响 ... 更多

关于插秧
二泉映月  08/05/2021     3   19
关于插秧

我在农场时插了不少秧。那时已经有插秧机了,但机插的稻产量低,那些有限的农田要尽最大可能夺高产的,平均亩产量和现在GDP一样,是重要政绩,所以插秧机用得并不多。 那时的插秧机前面一个人驾驶,后面坐2个人,背对前进方向坐,把机载的秧均匀的朝抓秧的机械手里推。驾驶的往往是男人,因为插秧机常常会熄火,还有其他种种小故障,驾驶的人需要会拧螺丝,调油门什么的。我网上查查,没看到同样的插秧机 ... 更多

凑热闹,回忆一件青春趣事
蜂滑雨夜  08/01/2021     6   21

以前在五毛城写过,后来我删了,忘了怎么写的了,只好重来。这件趣事是前几年我先生才告诉我的。 我上大学是在本地,宿舍里另外五个女孩子来自天南地北。大家都经历过,高年级男生找低年级女生认老乡,是那时候追女孩的一个重要渠道。一到节假日或周末,各地老乡会男孩女孩就成群结队一起玩,以解乡愁吧 ... 更多

我的六四回忆(10)
石头村  07/26/2021     6   2

六四过去一段时间后,纪念的人们越来越少。尤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能够搭上这班车,从经济大潮中获利。于是海外的国人有以前对中共政府持批评态度现在开始调转枪口对准学生了,认为六四悲剧的首恶不是中共政府了,而是学生领袖才是这场流血悲剧的真正制造者了,尤其是柴玲因为一个采访的讲话更成为众矢之的。似乎这种言论最早是源于一个和中国有点关系的美国人:卡玛,拍摄的一部纪录片。 卡玛父亲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一:韩丁 ... 更多

我在美国参与军事项目的一些经历
二泉映月  07/26/2021     3   10
我在美国参与军事项目的一些经历

那时公司里分3个区。1个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的,1个是美国公民才可以进去,1个是必须有Security Clerance的人才能进去。门都可以随意推开,没人把守。 美军有关人员来公司开过几次会,都是下级军官,进会议室坐下,就脱帽整齐的放在桌上左手边。开会时都坐得端正,挺直 ... 更多

我在台风中心或台风眼里的经历
二泉映月  07/25/2021     1   26

今天台风在上海一带登陆。想起我在崇明农场时经历的一次台风。网上查了,那次台风是77年9月11日登陆崇明的,我是76年4月至78年2月在农场的。那次台风很强,我在的地方因为接近台风中心,狂风爆雨特别猛烈。我住的破屋门掉下来了,窗整个倒下来砸在我肩上,幸好那时年轻,抗砸 ... 更多

说说我和FBI的3次交往。我的真实经历
二泉映月  07/24/2021     4   40

第一次。1999年时,我在位于硅谷的某世界著名公司做科研,很顺手。那时本领域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杂志的记者来采访我,然后在那杂志上对我的研究成果作了近一页篇幅的专题报道。不久,中国驻旧金山领事馆打来电话说副总领事和教育参赞要来看望我(他们的名片我还保存着),看来中领馆的情报工作做得认真。我们前后有过好几次电话来往,还讨论了我申请中国海外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基金的事,基金的准确名字记不详了,那时还没千人计划 ... 更多

  拜见博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