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说豆腐

二泉映月

我小时候中国有很多票证:粮票,油票,肉票,布票。。。。。。。豆制品票。。。。

那时豆腐是做成”板“样的,一板豆腐是方形的,1尺多边长,2,3寸厚,卖时井字型切成几寸边长的一些小方块,中间的方块大小基本一样的,靠边的方块往往大些,现在美国的中国店里的豆腐往往也是这样的。

我不记得豆制品票的详细了,比如每人每月可以买多少豆制品,但记得我妈说1张豆制品票可以买1小方块豆腐,8分钱。买豆腐时她站在豆腐摊边等着,等到卖边上的方块时再买,这样1块豆腐要花9分甚至1毛钱,但豆腐明显多些,还是值得的。

 1  9     
评论 
Kotalpa - 01/27/24 13:29

我小时候从搞不清米票和面票的区别,尤其是去买点心,一会儿人家要米票一会儿要面票的。泉班说的豆腐我有印象,一大板豆腐用布盖着,买的时候掀开热气腾腾。

百乐门 - 01/27/24 11:05

我记忆里,豆制品是按旬(十天或十一天)分配的,一户一旬多少(一毛?),发粮票时会同时发一张豆制品票,然后要按旬剪开,买的时候没用完,营业员就划一下,表示用了多少。豆腐应该是4分一块,还有烤麸,素鸡,粉皮都算豆制品,粉丝不算,粉丝是过年和金针菇(干的)木耳一起分配才有,平时基本买不到。

二泉映月 - 01/27/24 07:46

知道一个比我小几岁,但小时候同样贫困的毛粉。他家里供着毛象,还时常擦擦毛象上的灰尘,对毛感情很深的样子。他和现在没受过苦的小毛粉不一样。我在想他粉毛的原因。

毛那时贫富差别比现在小。他可能认为平均是最重要的。宁愿一起饿死,也不愿自己有的吃,但比别人吃得少。

二世 - 01/27/24 08:32

关键还是中共掌握了叙事体系。脑子差的既得利益者又会自我欺骗。一般会把各个点连起来,爱找出叙事体系的矛盾的就比较难欺骗。有一些我都是这几年才反应过来,比如穷人天生有道德力量,弱者有理,其实恰恰相反,富人往往比较有道德守则。西方反而认为强者往往有理,所以一直有决斗这一传统。

xyz3 - 01/27/24 16:54

这一点要感谢先父。早早给我哥和我教育,贫穷不是有理的代名词。

二世 - 01/27/24 18:06

这个其实不明显。我是后来看中国的网络小说里感觉出那么个味道。中国的大量网络小说里的虚构世界的世界观底层暗含的逻辑很多还是共产党宣传的世界观。以前不觉得别扭,后来发现这个就是共产党宣传逻辑的一部分。把这层底逻辑给退翻了以后,发现很多小说都没法看了。越看越别扭。

松柏的冰凌 - 01/27/24 18:26

是这么回事。过去的教育好像穷人有理,是好人,被剥削。八个样版戏是这种观点。高尔基等苏联作品也是这样说的。当然过去的农奴制,贫富差距,社会固化与后来的社会发展不同。

二世 - 01/27/24 18:51

很多电影小说,特别是虚幻的都要构建一个世界。我现在看这些经常会想其中的底层逻辑。比如最近看了Wonka,他这个世界的秩序是如何维持的?所有当地土豪都勾结起来干坏事,一个莫名其妙的小人拯救主人公。一个莫名其妙的黑人警察执行了最终正义。

松柏的冰凌 - 01/27/24 18:57

是不是还是低层人多,所以要为低层人,穷人说话?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