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琐忆--小孩子眼中的文革:从八个样板戏谈起(1)

石头村

文革期间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八个样板戏了。虽然那个时代人人都将八个样板戏挂嘴上,谁都张口就能来几句。可是真要说出八个样板戏都是什么,好像很多人都数不全。我现在想来想去就只有7个,就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杜鹃山》及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后来想起还有一出叫《钢琴伴奏红灯记》,加上就是8个了。我印象中文革后期及文革后谈论八个样板戏就是这八个。

为了确信我这八个样板戏是正确的,我于是Google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所谓八个样板戏根本就没有统一的说法。至少按照百度所列所谓最早的8个样板戏就跟我印象中有几个不一样。譬如京剧《杜鹃山》我印象中就是八个样板戏之一,可是百度条目就没有列入,而是芭蕾舞剧《白毛女》。《钢琴伴奏红灯记》也不对,而是交响乐《沙家浜》。交响乐《沙家浜》不仅我从来没有听过,我觉得绝大多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也都不知道这出戏。而《钢琴伴奏红灯记》我肯定在电影院看过,并且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为了搞明白究竟是哪八个样板戏,我还专门研究了一番才发现《钢琴伴奏红灯记》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部戏没有那么普及。芭蕾舞剧《白毛女》小时候应该看过,但我对《杜鹃山》是八个样板戏之一却相当肯定,这其实与我个人还有点关系。我小时候就听说过,《杜鹃山》的女主角柯湘,差一点由我表嫂出演,可能当时她和杨春霞应该就是当时北京京剧团的AB角,至于最终杨春霞为什么胜出就超出我所能知道的了。当时有这么一个差一点成为银幕上家喻户晓的人物的亲戚,自己也觉得与有荣焉。当然,我从来没看见过这位表嫂,表哥大我二十多岁,过年时见过几次,但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从来没有带表嫂回过老家。既然是我的回忆,那就按照我自己的记忆为准吧。

其实这些样板戏基本是京剧,只有一个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电影院天天上演,当地的剧团也天天演出。小地方肯定是没有芭蕾舞团了,所以《红色娘子军》肯定看的次数少。但是京剧团可是每个城市都有。并且我们这里的地方戏剧—川剧也将这些样板戏改编成川剧演出。所以说那个时代人民群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八个样板戏一点没错。还有学校或者单位里面文艺演出也都是唱这些,所以可以说人人都耳熟能详。尤其有那么几出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最为脍炙人口。可以说文革一代人都是在这种文化中长大的,自然而然就成为他们一代人的记忆,并且渗入血液之中了。这就是今天到处唱红歌,跳广场舞的一代人。我记得在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年夏天回家。晚饭后我走路经过广场,发现一群人在广场上演出样板戏,应该是自备服装,类似于自干五差不多。围观群众还不少,当然我们城市此时已经是薄熙来管辖下的一个区了,有这种活动倒是一点不奇怪。不过从参与者及围观者的反应,可以看出文革的文化已经完全支配了这一代人的生活。

 6  10        
评论 
松柏的冰凌 - 03/20/21 15:53

跟着你们回忆。那时能进宣传队演样板戏是很光荣的事。记得演大红枣儿献亲人,因为不笑被淘汰。换演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了。都是那个戏里的都忘了。从此不再喜欢演戏了。当时小孩被画上妆,开心的到处跑。睡觉也舍不得洗。哈哈哈。

年幼无知什么都傻开心。不知大人们的世界什么情况。

石头村 - 03/20/21 21:49

你这从小就是宣传队的,厉害呀!

二泉映月 - 03/19/21 17:09

我欢喜红色娘子军,有些音乐蛮好听的。比如老版的万泉河,女中音合唱,简直是靡靡之音。所以后来被改了。

Kotalpa - 03/19/21 17:17

二泉映月 - 03/19/21 17:57

这个是改变后的万泉河。改变前的太小资网上找不到了。

Kotalpa - 03/19/21 15:06

江青还是很有才华的,她的样板戏改编的非常好,把传统的戏曲改编成了脍炙人口,人人都能唱上两句的大众化京剧。

remote - 03/19/21 17:15

别的我没有切身感受啊,没经历过。我只是觉得三突出被推广挺脸谱化的,

  1.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2.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3.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我自己觉得,这样画面构图就没什么了。左中右,正三角之类的。

而电影,戏剧,其实是行动的画面。

每一单个的构图如果都往一个方向走,难免就单调了吧?不过也许一部分用在京剧上还尚可,毕竟京剧本身也是带脸谱的。

我是偶尔看了看两部样板戏电影,自己瞎对比,觉得这个规则用在电影上还是够呛。

沙家浜算是早一点儿的成品,背景的水,树,布景,很漂亮。人物的站位,还没有都凑到摄影机面前。

而红灯记时间稍微靠后吧,受这规则的影响就大一些。李玉和的高大形象就顶天立地了,在画面中非常的大、满,我别的就什么都瞧不见了😆

Kotalpa - 03/19/21 17:23

样板戏是时代的特色,如果单纯从艺术的角度上研究,肯定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样板戏之所以走到今天仍然有人喜欢唱,主要是因为江青把它大众化了,有些片段非常朗朗上口,堪称经典。外加上那是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回忆,所以能够一直流传至今。不过以后就不知道了,连周董都成为历史了,还有什么不能呢。😊

石头村 - 03/19/21 17:56

一看就是方家之言。确实样板戏最大的问题就是程式化及脸谱化,你这居然能从构图上看出问题,绝对厉害。我当时就一小毛孩,看热闹而已。

当然京剧本来就是脸谱化的艺术。那个时代就是简单粗暴的时代,主人公就叫高大全,让你没有别的选择。长时间熏陶下来自然就变成了他们需要的样子。就像今天的中国人都觉得老毛的诗是好诗,是现代诗词的高峰。

remote - 03/20/21 10:47

您可太过誉了,我噗通就被撂倒了😅

我是半瓶子瞎晃悠。昨天又查了查,也许把两个剧的时间弄混了。

纯画面讲,我只是觉得那样拍电影不好看~

   标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