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忆旧之出国留学热

石头村

90年代的时候出国留学很热,生物系之所以招生分数最高,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生物系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最容易。当时的自费留学和2010年左右开始的自费留学热潮不一样。2010年开始中国人变得富裕了,出国留学的花费有相当高比例的人群可以承受了,结果中国留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不仅是人数是第一,并且比留美人数国家2,3,4,5加起来还多,我想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形。但90年代不一样,那时虽说是自费留学,但几乎没有几个中国家庭可以承受留学费用。所以必须拿到国外的奖学金才有机会园留学的梦,而生物系是最容易拿到国外奖学金的。国外大学的奖学金发放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不论中国国内多热,每年能够去美国也就那么多人。

中国的自费出国留学热起源于80年代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就在北京玉泉路。改革开放后,一些有海外关系的开始出国留学,比如家父一位世交家的大姐,很早就来美国留学了。但据我所知,他们家并没有美国亲戚,但听说阿姨以前是教会学校毕业的,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又重新与美国的教会联系上了。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申请出国留学,听说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一位美国美女外教最早开始教导中国学生如何申请美国大学,这样申请出国留学的方法就传开了。后来中国政府对留学海外开了一个门,但要求必须有海外关系的人才能申请自费留学。这一个海外关系就愁坏了不少人,现在在美国很多早期出来的留学生都是有真正的海外亲戚,或者拐弯抹角找来的亲戚。我认识北大生物系一来自西北的哥们,本来就是奔着北大生物系出国容易来的。结果在他上学期间,必须要有海外关系才能办理出国手续这一条让他无计可施。后来考虑再三,决定转系到东方语言文学系去学阿拉伯语,就为一个目的-出国。但在学期间,政策有了松动,不需要海外关系了,只要交清培养费就可以办理出国手续了。这哥们一看,还是生物系出国容易,并且去的是美国,比起东语系去阿拉伯国家强多了。于是又转回生物系来了,当然因为转系的缘故留了一年。并且因为89的缘故,新生要到军校受一年训,所以实际上耽误了两年,不过为了出国也就豁出去了。当然这位哥们最终心想事成来了美国,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现在是在美国还是海归了。

对于当时的学生出国潮,生物系的老教授们持有不同态度。生物物理的老教授们对于学生出国最为支持。学生考TOFEL, GRE之类的考试,导师可以给学生放几天假,让学生在考试前抓紧最后机会冲刺一下。有学生因为家境贫寒,申请国外大学时的申请费是一个大负担,这些老教授们甚至愿意借钱给学生,声明学生出国后再还。我听说曾有学生问老先生,有没有借了钱不还钱的,老先生义正词严的说到:从来没有。找老师写推荐信,生物物理那边的老师最爽快,并尽量说好话。但别的专业的教授们就没有这么支持,当然也不能公开阻拦。对于本科生这些老教授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最多在最后一年的毕业论文时卡一下,当然对于已经拿到offer的学生也没有多大用处了。主要是盯紧研究生做实验,不让研究生花费太多时间准备考试之类的。

当时在翟中和院士的实验室有一位本科生在那里做毕业论文,因为考GRE耽误了点事。这可让老翟抓住小辫子了,正好想用这件事来杀杀出国歪风,所以在全系开会批判这位学生。我还记得开批判会时,我在下面嘀咕了两句,没想到坐在台上的老翟看见我的嘴动,便指着我说,这位同学是不是有话要说。我们师从李汝琪先生一脉的人普遍对老翟不太感冒,我自然也不会上去添油加醋,但也不敢公开怼老翟,所以只是摆摆手表示无话可说。本来批判完了也就算了吧,可老翟还对学生说,我没法带你这个学生了,你自己另外找个地方吧。大概老翟以为他是当时生物系唯一的学部委员,大概没人敢冒着得罪他的风险接受这个学生,到时候就可以随便捏这个学生了。这个学生无奈之下就去生物物理那边找人看有没有愿意接受他的,没想到那边的教授都欢迎他过去。这下可将了老翟一军,老翟这时坚决不放人,要让这叛逆小子在他掌控之下。所以这哥们最终还得忍辱负重在老翟实验室呆完了最后几个月。我曾与这位哥们聊过几句,有点无可奈何,但求顺顺当当毕业,到时顺利出国就行,不要节外生枝就好。

当时的生物系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各省高考的前几名,高考状元满地走,奥赛金牌得主也是一抓一大把。聪明人太多了, GRE考2200以下的人在生物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分数。如果在北大文科的考生中,2200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包括当年的新东方教父俞敏洪也就考了不到2000。我曾经问过生物系几位学生的GRE分数,都是2300左右。好像听说北大GRE考分最高的是数学系的一位奥赛数学金牌得主,考了2380,而扣掉的部分恰好是数学。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确有可能。我周围一二十位哥们中,几乎全部数学都是800分,但唯有考分最高的那位只考了780,原因在于他总在琢磨如何更多利用数学的时间去做词汇部分的题,就是新东方教过的所谓跨区做题,不小心错了一道数学题。

我还遇到一位当时在那里准备出国考G的哥们。这位哥们本来是北大生物系毕业,但毕业的时候没有准备出国,大概是因为那时需要海外关系。这位哥们自学了意大利语,然后在央视转播意甲联赛的时候经常出境,与张路一起解说,如果当时意甲的热心观众应该知道此人。当然,张路主要分析双方战术,这位哥们准备一些各队的相关资料。当年AC米兰访华的时候,这哥们还随队作翻译。这位哥们当时为了出国,在北大宿舍住了一年准备考试,颇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那一年也没有去央视解说意甲。当然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时互联网才刚刚在中国兴起,在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要去图书馆查美国大学的地址和申请办公室的地址,以及大学申请的要求,然后按照需要准备材料。当时互联网刚刚兴起,不仅上网查东西比较困难,申请Email户头也有诸多限制,所以当时有多人合用一个Email与国外联系的事情。后来出了一个案件,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案。说的是北大两位女生,也许还有别人,共享一个Email与国外联系。有一位女生(A)收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offer,但在A检查Email之前,另外一位女生(B)首先检查Email看到了这个消息,她也申请了同一所大学,但在waiting list上。B马上给对方回信拒绝了offer,还推荐了B自己顶替。后来A因为没有收到这所大学的消息,专门发信去问,对方告诉她自己拒绝了offer事情才暴露。后来A上海淀法院去起诉了B,二人对质法庭,当时的报纸报道了此案,并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案。

当时多数人上不了网,即使能上网找到相关信息,但所有的申请材料还是要去邮局寄到国外大学。准备出国当时算是一笔大花费,最多的是交给教委的培养费,还有考试费用,申请费,即使寄信到国外的邮票钱也得上千块钱。所以对家境比较困难的家庭这些费用都不是小数字。当时大学里还有人倒卖邮票,大概可以托关系从邮局批发出来,然后以稍微低于票面价值在大学里出售。虽然也省不了太多,但好歹可以节省一些,所以好多人都从这些人手上买邮票。鉴于当时出国者甚众,几位在校园倒卖邮票的也发了点小财。

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拿到国外的offer时,可以说所有的辛苦都得到了汇报。当然最后还有签证关,不过拿到全奖的基本上可以说有9成以上把握了。还有更多的人辛苦了几年没有任何offer,或者是拿到了offer但完全自费,没有奖学金,这样的基本上没有希望拿到签证,基本就是失败了。失败者对那些成功者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所以不难理解上面提到的中国互联网第一案。

 5  17        
评论 
青箐 - 01/27/22 22:38

我当时高考时招生老师就告诉我大家都要出国,所以一进校门,就开始了准备考托,考G。后来我大学实验室的基本都出来了,就剩下一个靠父母关系来实验室工作的,到最后还是这师兄脑子灵光,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

kaph - 01/27/22 21:38

我父亲从来不拒找他写推荐信的学生,总是说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有些真是卡自己的学生。

Kotalpa - 01/27/22 21:59

你爸爸真好!

石头村 - 01/28/22 09:52

真是好老师。

lovNordstrom - 01/27/22 20:48

90年代初,生物收分虽然高,但是不是唯一高分系。更多的奥赛金牌去的是计算机系,清华计算机系。不太会选北大计算机。北大的军训一年,影响了北大生源。当时高考全国收分最高的几个专业是建筑系,计算机系, 生物系,电子系,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建筑系因为国内大兴土木极其缺人,连建筑系老师都在接私活。

那会很多人就懂了,出国不是一切,但是专业选择影响一辈子的职业方向。

石头村 - 01/28/22 09:51

89年到92年的军训确实很影响北大的招生。但从93级就取消了,再加上当年陈章良的名声,所以93年和以后的几年是北大生物系最风光的时候。至于北大计算机系,确实很不起眼,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北大还有计算机系。

奥赛金牌得主好像去北大的比去清华的多多了。我记得在校期间我曾看到的招生统计,全国理科状元去清华的多,文科状元当然绝大多数去了北大。还有奥赛金牌得主,去北大的数目也远远超过去清华的。不是一年数据,是好几年的统计结果。

当时但凡沾上个国际就热门,北京的国关就很热。

polebear - 01/27/22 20:28

那个时候出国真是不容易啊。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lovNordstrom - 01/27/22 20:21

差不多,我表姐是80年代中去的清华电子系,90年代初毕业的,那时候还叫无线电系。因为需要海外关系才能出国,结果没出国,在国内留下来。

我现在想想她要真想出国,扒地三尺也是能找到海外关系的,不过她本科几年学吐了,再也不想学了。

Kotalpa - 01/27/22 17:08

我姐出国是八十年代末,比起九十年代,申请学校真是辛苦多了。我记得我爸跑遍了腿给她搞来一台打字机,然后就见我姐用一指禅的功夫把申请信一封封的敲出来,甚是不易。她后来走的时候也没什么钱,也是我爸找人东拼西凑了几百美金给她的。现在的孩子出国太幸福了,连房子都供得起。

polebear - 01/27/22 20:50

那个时候能出来的,都很厉害啊。

remote - 01/27/22 16:14

我记得那个案件,好像是申请的 Michigan State? 后来看报道,说在法庭上,被告的一方没有请辩护律师,就是自己维护自己,没承认。因为谢绝学校录取的这封email有时间,原告的一方找了同学作证人,那个时间段证人与被告坐在同一个机房。

报道上说,这所学校差不多是原告最理想的学校选择,与学校沟通后,出国成功了;

好像被告后来也出国了。只是我不知道判决书是怎样写的~~

石头村 - 01/27/22 16:28

后来具体怎样我就没有跟踪了。

lovNordstrom - 01/27/22 20:56

记得这件事,我印象中已经很往后了,90年代末的事,1997,1998?

石头村 - 01/27/22 22:50

大概是94,95年的事。

二泉映月 - 01/27/22 15:58

生物专业最好拿奖学金,也最容易来美做博士后。其次是数学物理专业好拿奖学金,我算物理专业的,也拿到了。

石头村 - 01/27/22 16:28

主要是因为生物医学的研究经费多,可以多招学生。当时数理化研究的经费有限,自然没法从国外招多少学生了。

二泉映月 - 01/27/22 16:35

NIST的经费好像比NSF多一个数量级

   标签分类